
9月18日,由慈利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主办的第二届“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文化艺术进景区志愿服务活动,在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圆满举行。此活动以本土非遗活化传承为核心,将打硪号子、打花灯等非遗项目与景区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沉浸式体验、填补了景区文化服务的空白,还显著提升了慈利文旅品牌的影响力。
活动现场,土家花灯教学、打硪号子体验等互动环节热闹非凡,深受游客喜爱。众多外国友人被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吸引,纷纷主动参与体验,亲身感受这千年民俗的独特魅力。来自韩国的游客紧随花灯老师的步伐,一遍遍认真学习,全程精神饱满,毫无倦意。
慈利打硪号子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起源于先秦时期,后经明末清初和新中国成立后多个历史阶段的传承与发展,现已成为融合南北艺术元素、具有鲜明节奏与劳动气息的传统音乐。而慈利土家花灯则起源于元代,以歌舞见长,多表现民间生活与爱情题材,形式活泼、曲调丰富。民国初年,慈利就有“花灯之乡”的美誉。
“文化艺术进景区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为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增添了文化活力,更搭建起非遗与游客深度对话的桥梁。”张家界大峡谷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 “零距离” 观赏、“沉浸式” 体验,让游客在游览自然风光的同时,也真切触摸到了慈利非遗的温度与厚度,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为景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下一步慈利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将推动此类文艺进景区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计划把志愿服务活动逐步覆盖各景区,借助景区平台让更多人学习、传承慈利非遗文化,推动游客从“观赏者”转变为“参与者”“传播者”,真正让慈利非遗文化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文、图: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