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氏文祭

文祭源于儒家祭祀活动中的仪式,有浓厚的儒家传统文化的色彩。据徽皎、敦铠等老人回忆及敦武、敦文、金安等参与过文祭活动的族亲所接受到的老一辈传教,文祭活动引进到谭家坪谭氏家族的历史,大概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也就是清代中前期,至今有两百余年的历史。


谭氏文祭主要是为本地的谭氏族亲服务,但外地外姓如有诚心邀请者,也为之服务。如九溪城一王姓老者故去,请的谭家坪的一班人做的文祭。在“文化大革命”中,文祭活动基本停止,改革开放之后,又渐渐有所活动。但因为几十年的停止活动,人们对此有些淡忘,加之一套班子组织起来不甚容易,所以活动不是很多。


比之于请和尚道师所做的道场、法事,谭氏文祭有如下特点:第一,崇尚“亡者为大”。整个祭祀活动都是以死者为中心,所有活动都是围绕死者进行,对死者的生平进行回顾,对死者生前的用品进行瞻仰等等。第二,不事鬼神。文祭所崇拜敬奉的对象是死者。整个活动没有任何神、佛、菩萨等“角色”,更没有荒诞离奇、神秘恐怖的场面。整个活动中所出现的“请神”、“送神”乃是朱夫子(朱熹)之神位。第三,尊崇儒家传统文化。在文祭活动中,诗童所咏唱的诗文有两种形式,一是对死者生平的回顾赞颂及对生前用品的纪念,二是《诗经》中的篇章。由此可见文祭受传统儒家文化的浸淫与影响,以及对儒家传统文化的尊崇。第四,崇尚天地正气。咏唱《大学》、《正气歌》,是整个文祭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这些充满天地正气的诗句,给人一种激励,一种教益。


谭氏文祭.jpg


“文祭”班子的人员组成及职责

纠仪:2名。主管堂中一切礼仪,如有违仪者,由纠仪当场处罚。

相礼:2名。左右各1。主持整个仪式程序,以左相为主,右相辅之。

读祝:2名。宣读所有表章词文。

执事:2名。执行引导典礼人员的活动。

引礼:2名。执行引导孝子及有关人等进行活动。

赞礼:2名。颂唱各种赞词(在省的程序中)。

诗童:4~8名。在读祝引领下颂唱诗文。

乐师:3~4名。击鼓1人,鸣金1人,细乐(笛子)1人,中乐(唢呐)1人,大乐(长号)1人(乐队人员可兼用)。


基本程序

一朝:1.启师,2.启祭,3.排座,4.致戒词,5.奉帛朝祖,6.洁室,7.绕棺,8.送纠仪归馆,9.休息。

二朝:1.省东厨,2.省陈设,3.燎脂,4.迎配享,5.降神,6.浣洗,7.参神,8.三献送纠仪归馆,9.休息。

三朝:1.侑食,2.加爵,3.主妇献茶,4.告祀成,5.告礼成,6.门东思亲,7.饮福受胙,8.致词,9.辞神,10.送配享,11.捧帛返座,12.撤馔,13.司祝帛,14.燎脂,15.撤班行礼,16.送纠仪归馆,17.谢宾,18.礼毕。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744-322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