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划龙舟

龙舟就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划龙舟又叫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多人集体划桨竞赛。慈利县岩泊渡地区的龙舟一般是在农历的“二端特午”举行。


25b6e595d143ad4b6f95750582025aafa60f06c5.jpg


晚清爱国名将九门提督孙九(开华)大人,故居在岩泊渡镇星明村孙家寺溶。九大人光绪十九年(1893年10月)病逝台湾,归葬故土。光绪皇帝为了进一步表彰孙开华大人战敌寇治台湾的丰功伟绩,于光绪二十三年(1896年)春,赠他两套石人石马特殊奖品,勒令九大人次子—福建提督孙道仁自住所运回故乡安置。慈利县令杨文贤奉旨组织迎接孙道仁与进行“石人石马安置大典”。相传古代屈原五月十五来到岩泊渡收贡品,依照这个传说,将初五的端阳龙船活动改为十五,改日成功沿袭至今。


77519e1c8701a18b501733669f2f07082938fea5.jpg


舟长二十余米,宽一米。它由三根形直完整的杉树,挖成槽形捆绑而成。中间一根长二十三米为母船,两侧每根各长为十长米为子般。龙头、龙颈由一根二米长的水柳木雕刻而成,上涂金、银、红、绿、白各色,犹如麟片熠熠耀眼,一对龙眼炯炯有神,弯弯的比角,昂首向天,可谓神彩奕奕,栩栩如生。 划龙舟由鼓头、锣手和手手组成。鼓头是龙舟上的指挥。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担任打锣手,水手共三十八名,由骠悍青年担任。比赛中水手每人手持一支一手掌宽,约一米五长的扁担形木浆。比赛场面十分激烈,使人振奋,使人向上,的确是一项赛体力、比技术、比智慧、练勇敢、保团结的体育活动。是慈利县民间体育活动中较为引人瞩目的一类,同时也深得各族人民的表睐。


45846790f603738dbc34f18eb21bb051f919eca2.jpg


龙舟赛的发展。岩泊渡龙舟赛大致经历了群众自发参与、个别头人组织、民间群众组织、龙舟协会承办阶段。早期的龙舟赛没有统一的龙舟形式,对划龙舟人数也未作规定,只要愿意都能参与,龙舟多是由摆渡的渡船改造而成,船大小、形状各异。比赛当天,澧水河上一派千舟万帆景象。在建国后改革开放前,由于物资匮乏,划龙舟都是靠河两岸老百姓捐油、米、大麦来支撑,当时流传着“岩泊渡吃大麦划龙舟”。在上世纪60-70年代,有两个比较有名的人熊启义、邢志和分别负责组织澧水河两岸群众参加龙舟赛,当时的龙舟已发展成有50把桡的大船,没有龙头,只能采取一个人手举桡片站船头作龙头,龙舟基本统一了。


b08d43061d950a7b324bb3680bd162d9f3d3c9a2.jpg


改革开放后,岩泊渡龙舟赛开始由当地比较有名商贾绅士牵头通过向各商铺化缘来资助活动开展,经济发展了,群众也开始捐钱捐物支持龙舟赛,活动形式、奖品内容不断丰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龙舟赛的组织者开始有部分村干部加入,特别是近几年大赛的组织者都是由各村(居)干部和社会人士共同组织,成立了大赛组委会,有专门策划人员负责龙舟赛的策划和赞助招商,先后成功举办了体彩杯、新农村杯、万福驾校杯龙舟赛,赛事的活动经费多是通过企业冠名、社会赞助等途径筹集,大赛组委会机构、成员相对稳定,不断完善了比赛规程、安保措施等工作,统一了有22把桡的龙舟,各支参赛队伍都统一服装,有自己的队旗,龙舟赛也成为慈利县、张家界市的一大民间文化活动品牌,每年有十多支队伍参赛,吸引周边县市上万民众前来观看。


f052bc2397dda1441220ddf2b3b7d0a20df486cf.jpg


为适应新常态,推进龙舟赛更好发展,2015年在原大赛组委会基础上成立了慈利县岩泊渡龙舟协会,现有会员300多人,协会以传承龙舟文化,弘扬龙舟精神为己任,进一步把“岩泊渡五月十五龙舟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打造岩泊渡文化品牌。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744-3223161